其他
博雅云讲坛 | 大写意:全球史的读法与写法
全文共1858字,阅读约需6分钟
关键词:博雅云讲坛 历史学
编者按
大写意:全球史的写法与读法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
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
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大学历史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历史目光和渊博知识的人才,成长出一批批著名学者、革命者、爱国志士和社会贤达。在本系的教师行列里,涌现过李大钊、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顾颉刚、苏秉琦等杰出的史学家。北大历史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承前启后,代代相传。
主讲人卡片
钱乘旦,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通史》等,译有《剑桥艺术史》《帝国斜阳》等。
王立新,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驻心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研究20余年,同时乐于中国哲学和历史的普及工作,著有《天地大儒王船山》《理学开山周敦颐》等。
说起这场史学潮流和运动的倡导者,有一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威廉·H·麦克尼尔,全球史研究的关键奠基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便一直试图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在其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The Human Web: A Bird’s-Eye View of World History》中,他将人类历史中的各种“网络”作为核心概念,为理解人类过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框架。
当然,在麦克尼尔之外,还有许多历史学家在全球史领域做出了探索,如L.S.斯塔夫里阿诺斯、菲利普·柯丁、马歇尔·霍奇森、大卫·克里斯蒂安、杰里·本特利等。这些学者在全球史领域的实践各不相同,但都试图从整体的、互动的视角出发看待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
随着“全球史”实践的不断丰富,其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全球史”从一门学科分类,逐渐发展成一个史学研究的领域,乃至是一种独特的史学研究方法。它的影响已经渗透至历史学研究的各个分支,也影响着历史作品的读者对人类过往的认识。同时,“全球史”研究的路径和流派越来越多元化,例如,从最初主要关注较为宏大的问题转而研究一些看似微观的问题,发展出“微观的”全球史。本次讲座中,钱乘旦、王立新两位著名的历史学者就“全球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全球史研究的重要战略意义也越发显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坚持兼顾史学教育的学术性和社会性,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系统培养模式,打好通史基础的同时加强能力训练和跨学科视野培养,使史学教育面向非史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乃至全体国民,主动承担起提高民族素质和公民文化教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责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宽口径、厚基础、兴趣导向的培养理念能为所有对历史学感兴趣的同学们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讲座总览
博雅讲坛
博雅云讲坛 | 吹过西方的“中国风”:“打捞”沉积于西方历史的中国文化、艺术与时尚
学子经验
北大学子谈经验 | 高考在即,如何在家高效学习?听听北大的学长学姐怎么说!